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难免被卷入碎片信息的洪流之中。短视频与短资讯的异军突起,让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人们习惯了用指尖轻划屏幕快速获取信息,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当面对复杂及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时,我们难以深入思考、有效处理,也缺少独立的判断与认知的能力。这不禁引人思考:如何在碎片化浪潮里,守住深度思考的阵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信息已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公交站台上,人们低头刷着短视频,在视觉刺激中等待车辆;休息间隙,手机上短资讯的推送像迷人的陷阱,令人不由自主地沉溺。这些内容虽然带来片刻的愉悦和丰富的信息体验,但它们终归是零散的线索,难以编织出完整的认知网络。
信息的过度碎片化,使我们的注意力不断下降,认知体系趋于混乱,信息判断能力下降。习惯了快速切换内容,我们深度沉浸于某一事件的时间被极大压缩,往往还没来得及辨别信息的真伪,注意力就被下一个视频所吸引,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流失。长此以往,思维变得浮躁,难以静心分析与深入探求真相。
深度思考,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珍贵特质。它能让我们在复杂纷繁的信息中不断探索真知,不受外界干扰,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而非人云亦云、盲目信从。在学习中,深度思考助我们遨游知识海洋,汲取课堂之外的养分;在工作中,它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生活中,它使我们正确看待问题,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主播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职业,直播带货所带来的高收益更是令人艳羡,甚至一度掀起了“读书无用论”的风潮。但若我们一味地相信营销号,认同这种荒谬言论,我们只会成为被互联网同化而失去独立思考的“机器”。读书从来不等于赚钱,学历也不等于赚钱的能力,我们不该将读书功利化。读书,是提升认知、连接自我与外界的桥梁。它帮助我们明理知信,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丑,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低学历主播年入百万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高学历人才运用知识所带来的高额收入和知名度呢?雷军、刘强东、汪滔等人,正是用知识获得财富的生动例子。只有深度的分析,追根溯源,保持独立思考,我们才会不受虚假信息与荒谬言论的误导。
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我们要学会筛选有价值且真实的信息,而非盲目接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知识需求与成长目标,去获取相关的内容。关注相关知识领域的优质公众号、学术平台,将碎片化信息归类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比如有考研需求的同学,把了解到的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备考的专业知识、考研成功的案例等信息碎片,有系统地整理成体系,让碎片成为知识体系生长的养分,而非扰乱思维的杂音。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摒弃心中的浮躁,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行深度思考至关重要。放下电子设备,找一个安静角落,针对自我或者某一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理性思考,也可以是对个人成长困惑的探寻。在自我思考中,我们可以更加坚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更好地走向未来。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思考,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时事的变迁,人性的美丑,吸取经验教训。
面对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个人观点易受片面信息裹挟而失之偏颇。这时,与他人展开讨论交流就很有必要。通过思想的碰撞,我们能看到多元的视角,跳出自身认知局限,对问题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当然,他人的看法未必全然合理,也可能存在个人喜恶或者信息偏差。因此,交流之后更需进行自我的深度思考:既要理性判断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也要结合自身认知与事实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兼顾多方看法的独立判断,寻求问题的最优解。
碎片化浪潮既是时代变迁所赋予我们的挑战,也是机遇。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但海量的信息难辨真假,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浪潮并非绝境,只要以深度思考为桨,在碎片洪流里不断汲取养分,沉淀自我,就能让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引领航向的风帆,赋能个人发展。让深度思考的点点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照亮从碎片到完整知识体系的蜕变之路,引领我们驶向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彼岸。(编辑/黄语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