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新澳金龙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2025暑期“三下乡”】“推普+实地主题调研”——融媒赋能,推普助力,点亮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颜莉莉 张可心 图片:曹震 罗程程 校对:兰浩玮 审核:黄敏 终审:聂卉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点击数:
图片 曹震 罗程程 校对 兰浩玮
审核 黄敏 终审 聂卉

7月12日至7月17日,在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的学校里、街道上、农户家中,一群身着深绿色写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字样上衣的大学生正手持着一份份调查问卷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们热切交谈——这是新澳金龙资料大全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专项调研的生动场景。

“语”你同行实践团围绕新江镇当地普通话的使用情况、推广程度开展调研。同时,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帮助新江镇干部群众进一步探索融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推普调研篇

推普调研组深入新江镇中心学校及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学校师生、家长及当地村民深度交流,全面了解当地推普工作情况。调研显示,新江镇中心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推普政策,定期开展推普主题活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积极性较高。但受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部分学生仍存在口音较重、表达不够规范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加强指导。

调研组成员向新江镇学生家长了解推普情况)

在普通话推广层面,调研组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村民,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了解推普工作,特别关注子女普通话教育,认为掌握普通话有助于拓宽发展道路。不过,年长村民对自身普通话提升需求不高,日常交流主要依赖方言。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村民接触媒体的目的多为满足基础沟通和娱乐需求,对互联网上的推普宣传内容知晓度较低,数字化学习普通话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调研组成员与自治区级嘹啰山歌项目传承人苏兰育进行访谈)

调研组还访谈了当地非遗项目嘹啰山歌传承人苏兰育老师。作为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承人,苏兰育老师对推普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他表示:“学好普通话能帮助更多人深入理解嘹啰山歌蕴含的民族历史与生活智慧。”他认为,“非遗+推普”的融合模式既能让普通话在民族地区扎根,又能让传统非遗文化借助通用语言获得更广泛传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赋能乡村振兴”调研篇

与此同时,“融媒体背景下高校赋能乡村振兴”课题的相关调研也同步在新江镇展开。小组成员在此期间对新江镇干部群众、镇中心学校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暑期返乡大学生等群体都展开了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以专业视角探寻数字技术下沉乡村的痛点与突破口,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书写新注脚。

调研组成员向新江镇团委书记邓媛方了解村镇融媒体建设情况)

调研组成员向新江镇村干了解当地融媒体应用与需求情况

调研组的问卷与访谈内容涵盖新江镇干部群众对融媒体的认知程度、使用频率、信息获取渠道、乡村振兴需求等多个维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中,调研组了解到当地在推进融媒体建设中面临着专业技能不足等困境,也捕捉到当地对农产品电商直播的迫切需求;从非遗传承人讲述的嘹啰山歌传承的故事里,也感受到加强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传播的紧迫性。

调研组同时开展线上调研,访谈对象覆盖广西多地。线上问卷调查不仅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更为搭建起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调研组也将基于调研数据形成相关研究报告,为乡村地区的融媒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让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

“语”你同行实践团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全面了解了新江镇在“推普”工作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赋能乡村振兴”课题中的成效与不足。未来,调研组将进一步结合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